以军坦克突袭维和营,中国军队受到波及,美国出手,伊朗宣称备战
当前全球局势动荡,以色列与黎巴嫩冲突不断,俄乌战争持续胶着,而韩朝因无人机事件,战争的阴云也已显现。
令人意外的是,第一个直接遭受战争波及而影响到中国的国家,竟是以色列。
以色列在48小时内再次袭击了维和部队,此次袭击波及到了中国维和部队营区。
以色列行动已波及黎巴嫩以外地区,美国此时采取重大行动,伊朗也随即宣布进入战备状态。
以色列军事实力并非世界最强,然而其为何屡次袭击维和部队并挑衅其他国家?美国在此中扮演了什么角色?
以色列首次袭击维和部队后,引发广泛关注:面对可能引发的国际军事冲突,以色列为何敢于冒此风险?
以色列袭击维和部队的根本原因在于其自身安全顾虑,迫使其采取了开火行动。
13日凌晨4时30分许,以色列两辆主战坦克突然袭击联合国维和部队拉米亚营地,强行摧毁营地大门并闯入。
两小时后,维和营区附近接连发生两次炮弹爆炸,造成维和部队人员伤亡,中国维和官兵也未能幸免。
维和部队的任务是监督停战,维护地区和平,其职能重点在于和平建设,而非作战。因此,他们通常不配备重型武器装备,即使有装甲车,也大多为轻型,不具备强大的攻击能力。
因此,维和部队的武器装备与其他国家军队相比存在显著差距,甚至以色列都能凭借坦克等重型火力压制维和部队。
中国赴黎巴嫩维和部队主要由多功能兵、建筑工程兵和医疗兵组成,作战人员比例极低。
鉴于维和部队并无能力对以色列构成威胁,以色列向其开火的原因值得深思。
要理解黎巴嫩维和部队任务的艰巨性,必须先认识到其部署区域的复杂特殊性。
黎巴嫩与以色列边境地区部署着大规模维和部队,形成一道直接隔离两国的屏障。这些维和部队的营地密集分布,尤其重点控制了以色列进攻黎巴嫩的战略交通线路。
以色列若想全力以赴,动用坦克等重型装备攻击黎巴嫩,就必须先突破联合国维和部队的防线。
以色列最初攻打黎巴嫩并非直接利用主要交通线路强攻,而是采取了类似山地战的迂回战术。
然而,旷日持久的战争令以色列付出了不小的代价,人员伤亡也相当严重。 为使坦克等重型装备发挥作用,以色列最终选择向维和部队开火,试图迫使其让路。
以色列向维和部队开火,部分原因在于他们预谋制造一场“人道主义灾难”。
以色列若动用坦克和重型火炮攻击黎巴嫩,普通民众将遭受无差别打击,战争将不分平民与武装人员,后果不堪设想。
黎巴嫩将重现以色列在加沙犯下的暴行,来自世界各国的维和部队观察员将全程记录以色列的一切行动。
为避免其在国际社会上遭受因暴行而引发的谴责,以色列选择向维和部队开火,并强令其后撤五公里。
尽管黎巴嫩发生的袭击波及了中国维和营区,但驻扎于此的410名中国维和官兵安然无恙,继续履行职责。
美军在此节骨眼上突然插手,加剧了战争的紧张局势。
10月13日,黎巴嫩真主党对以色列一处军事目标实施无人机袭击,导致4名以色列士兵丧生,另有7人受伤。
以色列国防军遭受大规模反坦克导弹袭击,同时黎巴嫩突破以色列军事基地防御发起袭击,此前以色列曾袭击维和部队,此举引发美国公开支持以色列。
袭击事件后,美国迅速决定向以色列部署“萨德”反导系统,并派遣美军前往以色列,协助其操作并提升防空能力。
以色列此举等于公开宣战,美国表面上采取观望态度,但若以色列遭受攻击,美国必将全力支援,保其无虞。
美国国防部于九月三十日宣布,将向中东增派逾千名美军,必要时协助保卫以色列。
部署在中东的美军,其中包含多个战斗机和攻击机中队。尽管美国公开呼吁停火,但其行动却明显加剧了冲突。
美国此举加剧了以色列与黎巴嫩的冲突,更令伊朗面临爆发全面战争的风险。
伊朗已公开声明,为应对各种潜在冲突做好了全面战争的准备,然而他们仍致力于避免战争爆发。
伊朗此前已向以色列发射数百枚弹道导弹,攻击了其众多军事和安全设施,此举是对以色列的警告与报复。
以色列近期行动显示,冲突正迅速升级,战火蔓延范围不断扩大,其未来举动难以预测。
这场战争不仅局限于以色列和黎巴嫩之间,更牵动着全球局势,随时可能引发更大范围的国际冲突。
以色列受美国暗中支持,而美国也挑起了俄乌冲突,因此我们必须高度戒备美国的各种潜在行动。
中东战局依然复杂难测,国际社会持续努力促和,力求平息战火,避免冲突进一步扩大。
